今年以來,城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南寧市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統籌疫情防控和“強首府戰略”各項政策落地見效,農林牧漁業生產有序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生產發展保持穩定發展。
一、農林牧漁業主要運行情況
良慶區2021年農林牧漁業產值477224.7萬元(按現行價,下同),增長5.5%(按上年價,下同)。其中,農業產值319994.7萬元,增長4.75%,增速收窄4.7個百分點;林業產值58729.5萬元,增長28.59%,增速提高28.8個百分點;牧業產值76879.6萬元,下降3.11%,增速回落2.1個百分點;漁業產值16462萬元,增長6.58%,增速提高6.3個百分點;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5158.9萬元,增長5.51%,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
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分別占農林牧漁業產值比重為67.1%、12.3%、16.1%、3.4%、1.1%;農業、林業、漁業、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分別拉動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3.2、2.7、0.2、0.1個百分點,牧業下拉農林牧漁業產值0.6個百分點。
二、分行業運行情況?
(一)種植業生產總體穩中有升?
1.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持續保持平穩。全城區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07萬畝,增長0.16%,全年糧食產量8.74萬噸,增長1.36%。其中,夏收面積14.18萬畝,增長1.52%,夏收糧食產量4.77萬噸,增長1.39%;秋收面積12.89萬畝,下降1.29%,秋收糧食產量3.97萬噸,增長1.32%。全年糧食產值30196.5萬元,增長1.37%,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6.3%,拉動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0.1個百分點。?
2.中草藥材種植面積增長顯著。近幾年政府不斷出臺扶貧惠農政策,種植收益較高的中草藥材也成為了政府推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路子,提高了農戶種植中草藥材的積極性,種植戶增加。今年我城區中草藥材種植面積0.5萬畝,較上年增加992畝,增長24.46%,主要品種是牛大力、淮山和鐵皮石斛等,未來幾年內中草藥的種植或將成為我城區種植業增長的亮點。
3.蔬菜單產穩步提高。我城區蔬菜的種植以葉類菜和瓜菜類為主,全年蔬菜種植面積23.80萬畝,較上年增加0.35萬畝,增長1.48%,產量44.86萬噸,較上年增加2.94萬噸,增長7.01%。今年總體氣候條件良好,且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種植戶播種積極性有所提高,田間管理得到加強,在蔬菜種植面積小幅度增長的情況下,產量增長較為顯著。玉洞街道的大棚種植食用菌今年大幅增長,產量為210噸,較上年增加181噸,增長624.14%,也為種植業的增長做了小小的貢獻。
品種 | 2021年播種面積(畝) | 占蔬菜總面積比重(%)) |
葉菜類 | 50659.45 | 21.29 |
白菜類 | 27142.45 | 11.4 |
甘藍類 | 5151.05 | 2.16 |
根莖類 | 23075.3 | 9.70 |
瓜菜類 | 43199.45 | 18.15 |
豆類 | 8249.6 | 3.47 |
茄果類 | 25432.2 | 10.69 |
蔥蒜類 | 30330.7 | 12.74 |
水生菜類 | 10859.7 | 4.56 |
其他蔬菜 | 13897.1 | 5.84 |
4.水果產量增速較上年放緩。全城區水果產量12.77萬噸,增長16.3%,較上年增速回落34.3個百分點。其中柑橘產量3.97萬噸,增長30.7%,占水果產量比重為31.13%。柑橘占水果產量比重大,且2019年種植的柑橘園已掛果,單產有所提高,帶動全城區水果產量增長。火龍果產量3.88萬噸,增長35.5%,占水果產量比重30.4%,主要是作為水果之鄉的那陳鎮今年火龍果產量迅速增長,達到20319噸,增長70%。但今年百香果產量0.56萬噸,下降11.7%,經種植戶反應,百香果種植難管理,收成不好,因此大多數種植戶都直接改種其他農作物,導致百香果產量下降。水果產值增長17.26%,占農林牧漁產值比重為16.7%,拉動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3個百分點。
(二)林業生產發展勢頭持續上升。全年林業砍伐共計85.5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9.65%,較上年增加13.14個百分點。林業產值增長28.59%,拉動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2.7個百分點。原因是部門加大依法辦證采伐的宣傳力度,林農積極主動辦證,林木砍伐進度有序推進,砍伐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砍伐證發放程序流程比過去精簡化了,從而提高了種植者的砍伐積極性。加上今年降雨較少,這樣的山林環境有利于砍伐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生豬生產逐漸恢復,禽肉降幅明顯。
1.今年我城區生豬出欄10.55萬頭,增長43.09%,豬肉產量8325.95噸,增長46.93%,存欄5.97萬頭,下降3.90%。近三年受到非洲豬瘟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生豬的生產受到極大的影響,但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今年各大生豬養殖場都在逐步恢復正常養殖,但距離2019年以前的正常出欄水平還有近4萬頭的差距。今年我城區那陳鎮新增的新六農牧公司生豬養殖項目已正常投入養殖,今年陸續出欄。按照這一趨勢,生豬養殖有望在2022年恢復到正常水平。
2.隨著豬肉市場的逐步回暖,家禽養殖受到一定沖擊,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家禽養殖持續處于低位,全年家禽出欄1507.94萬只,下降15.35%,較上年回落18.73個百分點,禽肉產量24599.19噸,下降17.28%,存欄397.69萬只,下降2.70%,拉低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個百分點。生豬的回暖仍然彌補不了家禽養殖下跌的影響,牧業總產值拉低農林牧漁業總產值0.6個百分點。
(四)漁業生產持續平穩增長。全年水產品產量1.14萬噸,增長5.64%,產值增長6.58個百分點,拉動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長0.2個百分點。其中淡水捕撈1633噸,同比增長3.95%;淡水養殖9774噸,同比增長5.93%。淡水養殖占水產品總量的85.56%,與去年占比基本一致,結構優化趨于穩定。邕江、大王灘等流域進行網箱養殖清理之后,池塘養殖面積增加,養殖總量在不斷提高,水產品產量增長穩定。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糧食生產壓力未減。一是由于水稻等農作物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城鎮化進程快,多數農民仍然以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來進行農業生產,種糧積極性不高,使水稻等農作物仍是“看天吃飯”,產量不穩定;二是受到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上我城區地處于五象新區,且正處于新區高速發展時期,征地拆遷正在加速,導致穩定糧食生產壓力較大。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滯后。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加,農村農業“用工難”問題日益凸顯。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和兒童,對新技術和新品種推廣普及接受能力不強,農業人力成本大幅提高,生產成本高居不下,給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較大困難。
(三)蔬菜種植增長空間小。我城區蔬菜種植面積較大,但由于耕地面積有限,同比增長速度較慢,而各類蔬菜品種單產普遍不高,最大的原因在于種植蔬菜的經濟效益較其他農作物要低,不像糧食和水果等有種植技術的支撐,同時也缺乏田間管理,且蔬菜種植多以農戶為戶,規?;?、集約化的蔬菜種植幾乎沒有。
(四)家禽養殖持續低位。家禽養殖從一季度開始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原因在于家禽養殖價格較低,且養殖成本較高,養殖戶養殖意愿不夠高,如果再不進行及時增加養殖,明年家禽出欄也將持續負增長。
四、工作建議
(一)穩糧食生產保民生。在糧食種植面積受征地影響的情況下,一要積極將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轉變成綠色高效的生產模式,深入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工程和測土配方施肥,對中低產糧田進行改良,有效提高單產;二是要將國家糧種補貼政策落到實處,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二)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結構優化。大力推動現代設施農業加快發展,提高科學種養水平與生產效率。加大扶持和壯大一批農業生產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引導資源和生產要素向重點行業、優勢產區集中,形成品牌效應和集群效應,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帶動地區農業生產和發展水平的提升。
(三)重點抓好畜禽養殖生產。一是農業部門結合工作實際緊抓防控措施,對各鎮(街道)、規模養殖場嚴格開展疫情風險評估,指導養殖場積極做好場舍消毒、改進場內欄舍防護工作;二是落實政策措施,確保畜禽生產恢復及穩產保供政策落實到位;三是繼續服務好大型生豬及家禽養殖項目,盡可能增加養殖,確保下半年出欄。